找到相关内容244篇,用时3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般若义理的探究

    一切法矣。如是者,谓之般若。  最后我们说,般若妙智慧具有实德。因为般若妙智慧,能破无明,能除贪嗔痴,能灭生死之苦。而学术只能增长我见,无如是等功德。因佛法在于修行, 学术只重言说,不重修行也。...进德为标的。贪嗔痴心日薄,自然不造诸,无因缘,自然不堕诸道。  进一步言,无贪嗔痴心,自然不著四相。不著四相,自然心无所住。心无所住, 自然一切法空。如此证法空义,便是无上菩提义。而般若波罗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5160387.html
  • 悲愿弥陀佛唯心净土机

    一切法本来无相,众生不知幻相是空,而取为实有。继而因相立名,因相生想。相既是妄,想即不真,故曰妄想。   由此妄想,对境而生憎爱。由是因缘起贪嗔痴,是烦恼根。三毒因缘,造,于是不脱六道苦轮。   ...心,然后方得成就。必须先达到“无间道”,而后方能成就“解脱道”。   净土法门不同,纵是五逆之人,皆可凭称念弥陀圣号功德,横超三界,直入无为。一旦往生西方,便不受诸苦,但受众乐。何以如此方便?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5260388.html
  • 试谈藏族成文习惯法规的历史渊源与藏传佛教戒律之间的内在关系

    arnam par iphrul ba bstan pa zhes bya ba theg pachenpffi hig)中说: “转轮圣王,以善道化天下,令受持,离,行善道,具足成就名为...防身、口,护前四戒。),而又与“五戒”侧重不同。“五戒”侧重于止,而“十戒”侧重于行善。由“十戒”而来的“善”即以不净观离贪欲,以慈悲观离嗔恚,以因缘观离愚痴,以诚实语离妄语,以和合语离两舌,以...

    索南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0161820.html
  • 试论南宋志磐的佛教史观——以《佛祖统纪》为中心

    皆已过去,遗法住世,末法之中,是时世,五浊竞兴,人命短促,不满百年,行,共相杀害。”(39)这完全是其个人遭遇的直接反映。   北齐后主天统二年(五六六),那连提黎耶舍就在北齐译...。(20)   志磐以为,佛教之所以遭受厄运,乃是众生所感。然每当厄运之时,必有大德者出而兴之。志磐云:   佛道本常,有时而阨者,世人之业感耳。以故大、小三灾,业感之大。三武灭僧,业感之小。...

    宋道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762529.html
  • 观世音菩萨对妇女“无子之苦”的救度

    观诸难,是进一步了解“果报苦”产生的原因,智者大师以“业火、业水、业风……等。”来形容。举“业火”为例:  次明修因业火者,随有改修善之处。若五戒、善多为所难,故  《经》云:“烧诸善根,无过嗔恚。”虽生有顶头上火然。术婆伽欲火所  烧。《金光明》云:“忧愁盛火,今来烧我。[18]”能破善业,退上堕下,皆  名为火。若能称名,得离。故《请观音》云云:“破梵行人作。  ...

    释大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4162694.html
  • 从《弥陀经》中的三条进路论“愿力”的实践与完成

    三皈五戒和八关斋戒。“戒”的具体意义,是基于深信因果的观念,以达到止行善的目的。止就是诸恶莫作的意思。所谓诸,就是指(杀害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言、两舌、口、绮语、贪、嗔、痴)、犯五逆(杀父、...是,犯五逆之人,其罪恶固然深重,第十八愿中虽也排除这类罪恶深重之人,但从《无量寿经》与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中看来,他们在阿弥陀佛的教化世界中仍未被排除的。只是必须遇到善知识,并在其人临命终时,为其说法...

    罗卓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0862997.html
  •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

    相生想,皆是妄想。以妄想故,起贪恚痴。以三毒故,造因缘,落入六道生死。   我们既知病源,便应精进对治。对治之法,便是值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时,心 莫取于相。不取于相,则心清净。心若清净,便不起烦恼。不起烦恼,自然不造。离诸烦恼,是名解脱。是即名无上佛道也。   痴人学佛,不知修道,只知取著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。如人本欲灭火,却反以油助,实可怜悯。不知执相而求佛法,适与佛法大相迳庭也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5664308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释(1)

    业道。行此道故,成就。随种种业道,有种种。  业道第四  佛言:有情有业道,身三、语四、意三。谓杀、盗、淫;妄语、离间语、粗恶语、秽亵语;贪欲、嗔恚、邪见。  何谓杀业?谓心残忍...计谋,审虑决定,是为邪见业。  以上业道是之所行,能成就。行此业道,能损害他,亦自损害。能败坏他,亦自败坏。于现在世,恶名称,恶声流布,亲友乖离,人共憎恶。或受世法枷械囚戮。于当来世,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764814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释(2)

    于一地中得报复异。同是人趣,而富贵贫贱智愚贤不肖亦各不同。鬼及旁生亦复如是。种种不同,报种种差别,虽巧历不能计,又不但九品而已矣。  复次,中杀业与嗔,多堕地狱。盗之与贪,多堕饿鬼。淫与愚痴,...:一者福业,谓得人及六欲天果善业。二者非福业,谓堕三涂(地狱、饿鬼、旁生)不善。三者不动,谓色无色天定果业。言不动者,亦有二义:一者定地摄故,二者受果期限决定无中夭故。由如是三,生三趣,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864815.html
  • 王恩洋:《佛学通释》上卷(1)

    。随种种善业道,有种种善业。  何谓业道?所行道,名业道。行此道故,成就。随种种业道,有种种。  业道第四  佛言:有情有业道,身三、语四、意三。谓杀,盗,淫,妄语,离间语,...事一切,无惭无惧,无有忌惮,谓为应作,欢喜而作,种种计谋,审虑决定,是为邪见业。  以上业道是之所行,能成就。行此业道,能损害他,亦自损害。能败坏他,亦自败坏。于现在世,恶名称,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1664965.html